第81节
作者:金玉满庭      更新:2025-01-14 15:37      字数:4247
  李隆基纵然信任李林甫,却也不愿意他一党独大。
  毕竟李隆基愿意放权给李林甫的前提是他能压制住李林甫,随时都能替换掉李林甫,若是朝堂中一个能和李林甫相抗衡的官员都没有,那李隆基还怎么玩权术平衡那一套呢?
  于情于理,李隆基都不愿意让贺知章现在就辞官回乡。
  两个人都默契地没有再提洛阳水利问题。
  出了兴庆宫,贺知章回头看了一眼高耸的勤政楼,轻轻叹了口气。
  前几年陛下还不是这般模样,贺知章还记得陛下刚登基的时候,那时候的宰相还是姚崇,陛下亲自请姚崇担任宰相,姚崇请陛下答应十件事,他才愿意担任宰相。
  “为政先仁义”、“不求边功”、“中官不预公事”、“国亲不任台省官”、“行法治”、“租庸赋税之外杜塞贡献”、“寺庙宫殿止绝建造”、“礼接大臣”、“请绝道佛营造”、“人人皆可劝谏”[1]。
  在开元二十五年之前,陛下还能勤政勉励,可这几年,陛下却是完全荒废了这十条。
  一味追求边功,多次下令对周遭国家用兵;百官不能劝谏,人人自为生怕成为“仗上马”;宫殿建了一座又一座,后宫从三千人扩至如今的两万人;更不用说请绝道佛营造了,陛下沉迷修道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今年春还下令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并崇玄学。
  贺知章拢了拢衣袖,佝偻着身躯牵着马回到了自己的宅院。
  没过多久,贺知章便换了身衣服牵着马直奔东市酒肆,一路上的人已经见怪不怪,谁都知道贺监爱酒如命,日日都要饮酒,若是哪一天在酒肆里见不到贺监,那才是稀奇事。
  只是没有人注意到一向爱热闹,喜欢在大厅中饮酒,偶尔还能结交酒友的贺知章今日一反常态包了一个包厢。
  不多会,一辆马车从酒肆后门驶出,沿着南大街驶入寿安公主府。
  这很常见,寿安公主府里养了好几个酒鬼,最著名的酒鬼李白日日都要饮酒,公主府隔三岔五就会在酒肆中买上一车的好酒。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酒肆背后的主人是寿安公主,毕竟明面上一直都是和政郡主处理事务。
  李长安已经在书房等候着了,贺知章迈入书房,见到李长安后长叹一声,作揖:“臣辜负公主所托。”
  李长安快步走到贺知章身前,托着他的胳膊将他托起来。
  “贺监已经尽力,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何谈辜负?”
  只是这里的天指的却不是老天爷,而是那位高高在上的天子。
  贺知章注视着李长安,李长安的脸上却只有满满的诚恳真挚。
  “事到如今,公主下一步有何打算?”贺知章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这句话。
  他的理智告诉他,寿安公主能费尽心思写出那份建议书并且想办法试图让朝廷出手主持修理水利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
  李长安只是公主,这些事情本来和她就没有关系,无论是哪个地方受灾,都不会影响到金枝玉叶的公主歌舞升平的生活。
  哪怕是作为圣人子女,李长安做得也足够多了。毕竟就连太子和天子都不愿意对此多做什么,李长安完全没有必要再为此事费心劳力。
  可贺知章就是无法言说地升起了一股隐秘心思。
  他在渴望一些东西。
  李长安不知道贺知章在想什么。
  她这一刻的心思只是有些果然如此的感慨。
  在前日与贺知章交谈完之后,李长安就已经知道此事不会成功了。
  国库里的钱都已经规划好了去处,贺知章用几句话哪能改变它们去处呢。
  李隆基这后半辈子都不会见到被洪水冲垮的屋舍,可长生殿是实打实他往后要居住的宫殿。
  李长安丝毫都不奇怪李隆基的选择。
  听到贺知章的询问,李长安也没有隐瞒:“我已经写信送去了荆州,从荆州调一批粮食先运到洛阳。”
  “公主想要施粥放粮?”
  遇到天灾人祸,有部分有点良心的权贵会搭个棚子给灾民施粥。尽管这个想法有些天真,但贺知章已经很满足了,起码李长安还想到了百姓,而不是第一时间想着权力争夺。
  李长安看了一眼贺知章,慢吞吞道:“我调了一万石粮食。”
  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批。
  后面半句话李长安就没有说出来了,尽管今日贺知章能出现在她的书房中就已经说明了贺知章的立场偏向了她,可毕竟偏向不等于投诚,李长安愿意给贺知章透一点口风也就仅限于一点。
  贺知章有些惊讶:“竟有一万石粮食。”
  大唐每年的税收在粮食这一块上每年能收粟二千五百余万石,折合每个县一点七万石粟米。当然不能用平均来算,毕竟像凉州这样的荒蛮之地一年很可能一个县连三千石粟都收不上来,甚至大部分还要倒贴给粮,而荆州这样的富饶之地,一个县能缴纳两到四万石粮食,江淮之地鱼米之乡和川蜀天府之国有些富饶的县一年甚至能缴纳七万石粮食。
  不过就算在荆州之地,一万石粮食也是一个小些的县半年的税赋了。
  “而且我也不打算施粥。”李长安耸耸肩,“若是水灾发生六七月,那正好是庄稼长成的时候,洪水冲毁了他们的田地和屋舍,只是单纯施舍一碗粥无济于事。”
  “赈灾,不仅是要让灾民三天不被饿死,而是应当让灾民一年不被饿死,撑过没有收入的这一年。”
  这番说法倒是新奇,贺知章心想。
  贺知章没有在地方为官经历,他考中状元后为国子四门博士,后来又曾担任过礼部侍郎和工部尚书,年老时便进了秘书监养老。
  可对于该如何赈灾,贺知章也知晓一些。
  赈灾无非也就是在天灾发生后,朝廷拨钱拨粮派遣官员分发给受灾百姓。因为其中空子大,所以时常有官员下吞上瞒,从中贪污。
  朝廷也只管百姓一时饿不死,至于田地毁坏一整年颗粒无收百姓怎么活过这一年……平时没有天灾的时候,年年也饿死那么多百姓,平时都管不过来,运气不好遇到天灾更管不过来。
  贺知章捋捋胡须:“公主欲如何赈灾?”
  “先买一块地,然后建工厂,我还打算再建一个贸易市场。”李长安道。
  贺知章觉得自己是不是年纪太大了,要不然李长安说的话他怎么听不懂呢。
  李长安看着贺知章的表情,开口解释道:“贸易市场就是东市西市,只是东市西市中各个店铺主要是将货物卖给百姓,我打算建造的这个贸易市场是一个大商人将货物卖给许多个小商人,这些小商人在将货物运到各个城市中买卖。”
  “工厂,就是工坊,雇佣百姓为我做工。”
  洛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再加上挨着河流和有洛阳城这座仅次于长安的大唐第二大消费市场,其实很适合发展工商业。
  贺知章似懂非懂。
  李长安再简化一点:“以工代赈,我雇佣灾民为我建造厂房,为我做工,我给他们发粮食发工钱,我得到了厂房和货物,灾民得到了钱和粮食。”
  贺知章听懂了。
  “这倒是个好法子,只是小小一个那什么工厂,恐怕收拢不了太多灾民。”贺知章轻轻叹了口气。
  他也见过东市这些店铺雇佣工人干活,就算是都是最大的店铺,也只是雇用了二十几个百姓干活。
  水灾一旦发生,受灾者少则数千,多则数万,哪里是李长安一个人能养得起的。
  李长安深吸一口气,看着已经八十岁的贺知章,告诉自己三年一个代沟,贺知章这个年纪理解不了她的意思也很正常。
  毕竟时代局限在这,一般唐朝人也没法想象一个大工厂可以有数万工人。
  既然沟通不了那就不沟通,就算是想法沟通不了,也不耽误李长安用贺知章。
  李长安缓缓吐了口气:“我想要在洛阳城周遭买一块地,贺监可有门路?”
  贺知章略微思索片刻:“我愿为公主引荐汝阳王和洛阳左率府长史张旭。”
  洛阳辖区内有一县名为汝阳县,紧挨着伊川县,正是汝阳王的封地。
  贺知章愿意为李长安引荐其他官员,已经代表了一些东西。
  哪怕作为太子宾客,贺知章先前也从未给太子李屿引荐过自己的好友。
  第77章
  李长安对此十分欣慰,又有些可惜。
  唉,贺知章怎么就是八十岁而不是十八岁呢。
  这么大年纪干不了几年活了啊。
  “还有一事也要拜托贺卿。”李长安微笑。
  贺知章的称呼已经从称呼官职的贺监变成了亲切的贺卿。
  “洛水一旦泛滥,伊川县令必定会首当其冲被罢免。”李长安道。
  伊川县挨着伊河,又处在洛阳北部,而且地势险峻,换言之就是河流落差大,一旦水患爆发,必定会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伊川县令被罢免,朝廷势必要指派官员去担任伊川县令,我想向贺卿举荐一人。”李长安看着贺知章。
  在李长安说出“赈灾”二字后,贺知章心中先前升起的那股复杂感觉就得到了满足,他忽然就平静了下来,连日的忧愁也瞬间消散了。
  现在的贺知章又开始抚摸起他那雪白的胡子,乐呵呵听着李长安说话。
  “公主欲举荐何人?”贺知章笑眯眯问道。
  他似乎已经完全不为可能会到来的灾难而哀愁了。
  或者说贺知章从一开始哀愁的就不是这一场小小的洪水。
  贺知章历经四朝,当了五十年的官员,其中许多年担任的还是工部尚书,他见过太多的天灾了,一场只涉及洛阳一个地区的小水灾,在贺知章所见过的天灾中甚至排不到前五十,大唐疆域何其辽阔,每年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天灾发生。
  永淳元年闹过蝗灾,大蝗,人相食,都到了人吃人的地步;神龙元年发生大旱造成“谷价腾踊”;开元二十二年,泰州地震,压死的人就有四千余人……这些都是贺知章亲自经历过的天灾。
  比起人相食的凄惨,一场小小的洪水在贺知章眼中实在算不上什么。
  贺知章的忧愁是因为他看到了大唐的天子,大唐的太子对百姓的蔑视。
  只要天子励精图治,纵然是天灾不断,可天下依然还有希望,若是天子沉迷权术与享乐,那就算年年丰收,也依然会民不聊生。
  贺知章忧愁的是大唐的未来。
  不过现在贺知章感觉心里又升起了一丝盼头……尽管这丝盼头很小。
  李长安不知道贺知章对她的期盼,颜真卿已经过了守孝期,前两日刚刚回到长安,如今正住在寿安公主府中。
  正好趁这个机会举荐给贺知章。
  “是我的老师,名为颜真卿……”
  贺知章听到李长安的介绍后开口第一句话却没有问颜真卿,而是表情有些奇怪:“公主的老师不是张公吗?”
  “老夫好像记得太白也提过公主向他学习剑术。”贺知章又回忆起了他的另一位好友。
  这么一想贺知章又想到了前段时间那位新科状元,“老夫隐约有些印象,今科的新科状元沈初似乎和公主也有师徒之名?”
  李长安干笑两声:“张公的确是我的老师,李十二也的确是我的老师,沈状元……也是我的老师。”
  其实不止这几个,准确来讲她还藏着好几个,裴素裴芸,如果算上有实无名的老师还要加上武惠妃,其实她跟李林甫杨玉环也学了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