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作者:羽春      更新:2025-01-04 16:38      字数:1994
  回家给孩子们送礼物,他们不知原因,都喜滋滋的。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到。
  谢星珩如约,去城楼上喊话放烟花。
  他走哪儿都要带着老婆,放烟花也带着老婆一起。
  喊话结束,他俩就近在高处看。
  这是他们第二次在城楼上看烟花,上一次是江知与生辰时。
  那一年,江知与还没做好十足的准备,踏出家门闯一闯。
  今年烟花的技艺又有进步,花样更细腻,但时长没有突破,全靠数量取胜,看个热闹。
  元宵看花灯,他们去得晚,看完烟花,才提着自己手工做的星星灯和小鱼灯下城楼去玩。
  走的相对偏僻的小道,还看见了丰州县发展过后的产物“情人巷”。
  县城发展快,百姓们日子好了,对居住环境就有了追求。有些几代同堂的人家,陆续分家。
  分家就要盖新房子,乡镇还能划地,城里能有多少地盘?
  房子越盖,留出来的巷子越窄,到现在只能走一人的巷子多如牛毛。
  如果对面走来一个人,互相不想让,难免吵架。
  孙知县为了防止百姓吵架斗殴,给这巷子取名“情人巷”。
  狭路相逢不是仇人,是情人。是百年修来的缘分。
  如此一来,经过这巷子的人,总是羞答答的。
  若是两个汉子同走一条巷子,还会默契的“落荒而逃”。
  从这个角度来说,孙知县也是个有才之人。
  谢星珩跟江知与绕着路走,不跟人狭路相逢。
  他们身份特殊,走这条路体会不来浪漫,以安全为主。
  七绕八绕的,偏遇上了出来游玩的孩子们。
  两个小宝望着他们的灯笼两眼发光。
  他俩的小名是天玑和锦鲤,通俗意思就是星星和小鱼,自然以为这是两个爹给他们做的灯笼。
  谢星珩不给他们,养到现在,终于可以给他俩喂“狗粮”了。
  他说完夫夫俩名字的含义,让两个小宝同时呆滞。
  “那不是我们的小名吗?”
  谢星珩笑话他们:“是啊,这是你们老父亲相爱的证明。”
  第173章 谢小棉花
  过了元宵节,谢星珩又在丰州县多留了几天。他没能等到赵忠,上任之期逼近,他无法再留,把沈钦言迁坟一事,委托给两个爹,又去舅爷家走了一趟,让他们帮忙完成。
  墨尘留在丰州县家中,只等赵忠带着沈钦言遗骨抵达,就一起上路去津口县。
  他们一家再次踏上离乡的路,这回往东走,去海城。
  路上时,两个小宝都要自己骑马,因体力原因,大多数时候还是坐马车。
  在车上,江知与会跟谢星珩说说盐务,临时补补课。两个小宝上车来,就搭着听一听。
  盐利和田赋都是一国税收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免税免劳役的户数日益倍增以后,盐利又后来居上,成为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皇家用度,官员俸禄,各地军费,以及其他开支等,都靠着盐利来周转。
  官盐越贵,百姓越吃不起,私盐就越泛滥。朝廷越是打压,各地盐贩就越容易抱团。
  而官员贪腐之风横行,他们也需要从盐贩手里低价买盐,两相混卖,从中牟利。
  再有盐贩、盐商两头吃利,他们不会嫌多,若非朝廷动怒,一如新皇登基之初的魄力,否则轻易不动盐贩子。更别提剿盐帮。
  看似是和稀泥,实际是不想把人逼紧了。以免滋生反民。
  江知与从宋威那里听说,部分盐使为了节约成本,会缩减管理层级。
  比如以前是朝廷从无到有,从最初的原料采集,取海水或者挖盐矿,到晒制或溶解,经过一系列步骤,再由官府统筹,运货、经销、零售。
  这个过程,虽然将货源牢牢控制在手,但各个关卡需要的人数实在太多。在这些人数之外,还得再加监管的人手。
  一层层的累积下来,官吏数目能有十万人之数。每一个中转点,都可能是贪污转移地。
  整个管理体系巨大臃肿又花销巨大,实在不划算。
  明面上的缩减,大家都知道,俗称首尾分职。
  “首”是盐户、灶丁,民制官收。官府用权利约束百姓,用低价收盐。
  “尾”是销售,也就是盐商。官府发放盐引,让商人去卖。
  私下里,则还有灰色默契。
  例如,沿海的盐田可能遭遇天灾,这一年的收成就没了。
  需要从别地调运,来补齐这片区域的需求量。
  官盐卖出去是一个价钱,但是官盐不够数,那怎么办?拿私盐往里边填数。一进一出,都是银子。
  又比如,年年风调雨顺,一年盐多,两年盐多,堆那里就只是盐。让人卖出去,又是银子。
  官盐私卖,也是一项。
  而官盐私卖捞银子,以及官买私盐混卖凑数,是极为常见的事。
  更细碎的,则是运盐之法。
  盐是暴利,私盐是从国库里掏银子,朝廷怎能不恨?
  这是斗智斗勇的过程,各类法门层出不穷。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这段内容,谢星珩参考现代贩.=.毒,无缝理解了。
  江知与叹气:“舅舅说,产盐之地,必有很多贫苦百姓。他们很多人都是被逼无奈,良民入贱籍,世世辈辈翻不了身。哪怕不在盐田里务工,官兵依然能上门收盐,拿不出盐,就是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