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作者:羽春      更新:2025-01-04 16:38      字数:1978
  他们正在炒栗子,舍不得用糖,抓了一把盐来炒。
  江知与跟谢星珩过来,蹭了一顿盐炒栗子跟蜂蜜水,问他们在这里习不习惯。
  他们开始都不习惯,换了环境,也换了差事,每天睁眼,都茫茫然。
  还好有人管理,各人做什么事,都有章程。习惯以后,也都还好。
  王管家有事想跟两个小东家说,是来巧的亲事。
  他对来喜满意,但亲事是婉拒的。
  来喜进府早,也是王管家看着长大的孩子。从前不懂事,后边改了,人机灵,没坏心思,也忠诚。就是在府上当差,跟农庄离得远。这俩孩子成亲了,同在丰州,都是聚少离多。
  他就这么一个独哥儿,远了他担心、舍不得。也没法看着孩子婚后“守活寡”。
  江知与记下了:“我不会强配亲事的。”
  谢星珩捧茶喝一口,同样点头。王管家这才放心,给他们拿了好多生栗子,让他们带回家吃。
  都是山里的野板栗,农闲之后,很多人结伴去山里。
  男人们砍柴,为过冬做准备。女人夫郎们,带着小孩子,趁着大雪没来,沿山路走,能吃的都捡回来了。
  别的不好保存,板栗留到现在,还有好多。
  院外冻着冻梨,来巧端来了一盆。
  江知与知道怀孕以后,就不敢吃冰的,看见冻梨十分嘴馋,谢星珩跟他合分一个,他吃得满足又甜蜜。
  夫夫俩只在农庄逗留一天,次日清早就回县里,人走到农庄外边了,江玉昭跟江致高硬着头皮来请,叫他们一家回祠堂祭祖。
  江知与掀开车帘,看他们两个眼底发青,态度不变:“十月里通知过的,我家不再是江家氏族的人。你们回去吧,再来也没意思。”
  江玉昭跟江致高互相看一眼,江致高年长一些,城府深,族里让他问的事,他不好不应。但江知与这一脉从族里分出去,那就是他东家,直接质问,更不合适。
  他就写了张条子,上面都是族亲们想问的问题。
  是不是跟三房闹矛盾了;是不是三房帮着二房,不带着大房的赘婿……
  他们拉偏架来劝和的话,江致高没有写。
  又不是小孩子,三言两语劝一劝就好了。
  江知与不接,淡淡道:“爷爷奶奶签了断亲书,把我爹分出来了。我跟我爹爹、我夫君,都没有上族谱,我爹分出来,我们一家都跟你们没有任何关系。这件事仅此一次,你们再从中传话,我们就不再是合作关系,往后拿钱办差。再有二次,那我这里留不得你们。”
  两人先被“断亲书”震到,又被江知与平淡决绝的话说得心头发怵。
  有阵子没见,江知与不再是从前那个总带着和善笑意的软团子了。
  他们让开路,望着马车走远,又一次互相对视,只有沉默。
  今年有三十,回家沐浴晾头发,静待新年。
  冬季头发难干,都围着铜盆坐。
  谢星珩把头发剪短了些,扎不了马尾辫,出门盘成个球,发冠一扣,谁也看不出来。
  给江知与剪,就把头发打薄了一些,整体长度不变,养一个冬天,头发就都出来了。
  谢星珩打薄的技术不好,下面剪得像狗啃的一样,幸好可以扎起来,遮一遮。
  这番操作,头发干得更快。
  今天好好歇息,年三十吃年夜饭,还要守夜。
  到年三十,江知与叫个人去徐家问问,看徐诚有没有来信。
  徐诚办事妥帖,也是孝顺孩子,过年不回家,该跟家里说一声。
  之前都寄信了,有机会讲的。
  徐家没有信,穆彩凤心里着急,年节里发了几次脾气。
  又因儿子徐武老实,讨的夫郎也跟着老实,两个呆子凑一窝,没个机灵样,眼里要么没活,要么帮倒忙,男人还成天惦记着往许家跑,孙儿都是她带。往年有徐诚帮着点,一切都好,今年真是处处不顺,家里几个小厮也犯起了蠢,叫她好生气。
  生气也得熬时辰。到黄昏时分,各家对联一贴,就不兴上门拜访,要等新年来。
  城门也要比平常关门早,正贴对联的时候,关门鼓就敲响了。
  徐诚跟穆玄武就在这个时辰进城的。兄弟俩拔足狂奔,都穿着兽皮衣裳,徐诚戴的帽子,竟然还是只老虎皮帽,正脑袋的皮,眉心的“王”字纹都在,好生威风。
  他俩进城不歇,赶着贴完对联前,一个进了徐家,一个进了江府。报平安的报平安,汇报情况的汇报情况。
  徐诚出去四个多月,回来赶上年节,江知与拉着他细细打量,看他无伤无痛,就问:“事情急吗?不急的话你先回家,我们明天再说?”
  徐诚也顾念家里,给了一封信,长话短说:“上陵府那边还好,可我们一路回来,感觉很不对劲,路上人很多,都是同一个方向。我跟表哥换了路,怎么换都能碰到人。进城之前,还有些人跟我们一路。”
  他们只好装作与这些怪人也是一路人,才保得平安。
  江承海跟宋明晖听说他回来了,也到前厅里来。
  听他说完,结合之前的信息,心上都沉了沉。
  这些难道也是兵?
  希望京都的事,不会牵连到丰州这个小县城。
  晚上守夜,一家人围着炉子,烧一壶热茶,又在边上烤着花生、瓜子、板栗,还有油炸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