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作者:
远上天山 更新:2024-12-24 16:51 字数:1754
赵海平在信中还说,同学们都很用功积极,他因为当过语文老师,自身有一定的文学才华,就被校报借用了过去,他之前写的一首小诗也被某某报纸刊登了,林叙有空记得读。
钱鸿信上写的内容倒和林叙回的差不多,都是食堂占位难、图书馆借书难、背单词难这几桩。
人家说中文系不用学英文,我却想着,既然有学的机会,为什么不学个彻底呢?
他们红河村出来的人,想法都差不多,大学能学到在别处学不到的东西,有老师教,又有足够多的学习资源,那是决计不能浪费的。
钱鸿又写,说只盼自己早日读有所成,为家中减轻负担。
他在宁安大学拿的奖学金和林叙差不多数目,他平日花得很省,想省下一些寄回家,可他这个月刚寄的钱,下个月家里必添上一笔回寄给他。
钱鸿说,他是感动又感恩地读着大学。
林叙觉得,自己也是一样的心情。
回完给赵海平和钱鸿的信,林叙又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交大这边寄信很方便,下了楼再走不远就能寄,万事都为学生考虑好了。
写完信之后,一看时间,林叙估计这会儿已经占不到自习室的座了,就捧着英语书去图书馆后面背了背。
他本想绕去教师办公室问理论力学老师一个问题的,想到周末老师们未必在校,这会儿过去也只是占用老师的休息时间。
5月的红河村,天气已经渐渐热了起来,太阳虽不算火辣,成天呆在田里还是很热。
一到春天,田里的各种活儿就少不了,虽说一个队里大家一起干,可就算是最能躲懒的人,也得把一天的工时耗完。
林文华和郭萍一向是队里最勤快的夫妻。
从前两人勤快,有人偷偷笑他们傻,反正干多干少都差不多,就算公社有奖励,到手的也就那么多东西,能让家里人吃饱就不错了。
可现在两人勤快,旁人提起他们都是羡慕,也有人酸溜溜道:人家有奔头,我们可没有。
叫你儿子读大学不就有了?
这大学哪是说考就能考上的?
林家两个小子不就考上了?
酸溜溜的那位立刻语塞了。
林培和林叙考上大学这事,在他们这个小组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尤其眼下已经是5月,这一年的高考又近了,家有考生的都盼望自家孩子也能考中大学。
林文华去了趟海城,不仅带回来一些时髦货,还带了不少关于大学的消息回来,比如林叙林培每个月都有十几块补贴,上学不用钱,吃饭还便宜,学校里还有足球场电影院,8分钱就能看一场电影。
都知道上大学好,可对大学好在哪里,村里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只知道大学出来就能吃公粮,国家安排工作,林文华这么一吹,村里人发现,能读大学本身就是赚的。
林家从老到小一个个容光焕发,干活还起劲,那就是日子有了盼头。
我们家那个就是个铁脑袋,让他干点别的倒是行,读书是万万不行的。
下午收工那阵,一群人拖着疲惫的双腿往家赶,邮局的人骑着自行车过来通知:林文华,有你的信。
海城那边寄来的吧?
三天两头就收到海城的信,孩子真惦记你俩。
林文华回家擦了擦手,接过信,等晚上家里人齐了,他才在煤油灯前把信展开:是叙叙寄来的,培培刚写过,没那么快再寄。
他说了什么,你快念啊。林正祥催促道。
林叙时不时就会寄一封信回来,信上写的都是他在学校里遇到的事情,没什么大事,可收到他的消息,哪怕是他之前写过的内容,家里人还是会觉得高兴。
他还是让咱们别汇钱,说他奖学金都花不完。
又不是真花了多少钱。王仁凤嗔怪道,人家读大学的,家里都给这么多。
他还说,他们班里一起去了纪念馆,就是以前开会那地方,看了黄浦江,他说大学的课要比大学难念,现在每天都很忙。
林正祥一边听一边嘀咕:忙点好,忙着比闲着好。
等等,信封里还有东西。
林正祥一看,从信封里滑出来的是一张照片,照片里,林叙倚在石库门边,和他的同学们摆出一样的姿势,笑容特别晃眼。
林正祥盯着照片瞧了又瞧,林叙那两张和林培在宁安拍的照片也都放在家里,他特意买了两个相框摆着。
叙叙现在的精气神比从前好多了。郭萍道,读书苦,他看着稍微瘦了些。
精神确实好。林正祥乐呵呵道,比刚来那时候好。
林正祥冲林文华摆了摆手:给两个孩子的钱照常寄,不够我们这儿还有,你可别用顾国前寄过来的钱。
爸,我有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