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作者:初禾      更新:2024-11-20 15:25      字数:2034
  此时的罗应强已是南山市呼风唤雨的人物,雍女士清楚自己的家庭根本无法和罗应强对抗,继续留在南山市,迟早会遭遇罗应强的毒手。她向李嗣峰提出趁早从应强集团离职,让罗应强知道,他们是听话的,绝对不会威胁到罗应强的地位和资产。
  然而李嗣峰却未能离职。
  雍女士大感不解,“为什么?我们这些老人都走了,应强集团就真正是他一个人的了,他为什么还不满意?”
  李嗣峰心如死灰地坐下,想到罗应强的笑容就感到胆战心惊,“他需要我们留下来,如果一个老人都没有了,别人会怎么看待他?”
  “他,他是这么对你说的?”
  “啊,他要我们继续听话。老婆,我们不可能逃离他!”
  近年来,李嗣峰在应强集团如履薄冰,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罗应强神不知鬼不觉地抹杀掉。外人羡慕他不必工作就能稳坐集团二把手的位置,只有他和雍女士知道,他们过得有多煎熬。去年,李嗣峰确诊了抑郁症,但那又能怎样,他还是得在集团扮演闲人老总。
  罗应强遇害的消息传来,雍女士在惊讶之余竟是松了口气。罗应强死了,那片笼罩在他们头上的阴影总算消散了,从此以后他们就自由了!
  然而李嗣峰却很不对劲,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嚎啕大哭。雍女士起初以为他感念当年和罗应强的感情,人死为大,就算罗应强再怎么不堪,终究没有对他们一家下毒手。
  李嗣峰却死死抓着佛珠说,“报应,都是报应!罗应强的报应来了,我们也不远了!”
  “什么我们也不远了!我们没有做过坏事!”雍女士喊道。
  “为虎作伥就不算吗?明知道罗应强在做什么,却假装不知道,苟且偷生不算吗?我们完了,罗应强一死,下一个就轮到我们!”
  自从患上抑郁症,李嗣峰偶尔胡言乱语,雍女士以为这次也是,连忙喂他吃药,安慰他不要乱想,睡一觉,一切就都好了。
  然而就在夜深人静之时,李嗣峰自杀了。
  “他这个人,一辈子天真软弱,没有做过多少正确的判断,但他这句话没有说错。”雍女士无声地落泪,“我们确实是为虎作伥,这是我们的报应。”
  另一边,重案队完成了对养老院所有人员的核对以及背景调查。
  院长胡长泉也是个不幸的人,警方了解到的情况和赵知调查的相似,不过当年居南市湖韵茶厂丢失的孩子不止一个。胡长泉和工人们一同寻找孩子,还结成了互助小组,但始终没能找回孩子。
  大约是触景生情,他不愿意再留在居南市,来到南山市讨生活,遇到正在物色傀儡院长的赵知,得到了这份要命的工作。
  居南市的连环失踪案值得关注,但不管是南山市警方还是陈争,此时都抽不出时间和精力。在养老院的员工名单上,有个护工不见了。
  程蹴看着名单,对付主任道:“你确定你们这儿有个叫殷疏文的年轻护工失踪了?”
  “确定啊,他昨天早上还……”付主任忽然卡住了,“还……”
  程蹴问:“昨天早上殷疏文干了什么?”
  付主任抬起手,一脸诧异,“我昨天好像没有见到他,前天,前天好像也没有。不对啊,他最近应该都在我们这里的。”
  程蹴连忙让其他队员去打听殷疏文,继续问:“他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你们这儿工作?是个什么样的人?”
  付主任胆战心惊地回忆,殷疏文是个长得白净的小伙子,很有书卷气,像个大学生。养老院除了正式的工作人员,还会招一些护工。出于对老人们负责的宗旨,护工都不是随便招的,首先要有爱心,然后手脚要勤快。
  殷疏文年轻谦逊,相貌又好,一看就是在富足的家庭中长大,不缺钱,在善良的驱使下来履行一份社会责任。
  殷疏文是两年前的夏天自己找来的,付主任对他印象很好,但担心他吃不了苦,让他试着干几天,谁知他完全不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少爷,脏活累活都肯干,每天精力充沛,脸上还总是挂着笑容。很多老人都很喜欢他,说看到他就像看到自家的孙子。
  养老院给工作人员安排了宿舍,殷疏文也有自己的房间,不过他并不是每天都住在宿舍。至于他家在哪里,付主任不清楚,猜测可能在西郊有房子,不然不方便。
  程蹴看着养老院的建筑分部图,一共三栋楼房,宿舍和办公区都在1号楼,也就是说,殷疏文的房间和爆炸中心——胡长泉的办公室在一处。另外两栋虽然也受到爆炸和火焰的波及,但楼梯并没有垮塌,只有1号楼成了彻头彻尾的废墟。
  程蹴的眉心皱得很紧,难道这场爆炸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抹除殷疏文在养老院的痕迹?但只是炸一栋楼够吗?警方只要一开始调查,就必然得知殷疏文的存在。
  付主任说了不少殷疏文的好话,这人似乎是个无所求的天使,降临到养老院,只讲奉献,不求回报。“对了,小殷虽然是个男生,但多愁善感,我好几次看到他掉眼泪。”
  程蹴忙问:“哭?为什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哭?”
  “看到老人经受病痛折磨的时候,听老人述说想念家人的时候。哎你也知道,很多家庭是不愿意照顾老人,才把他们送来的,我们虽然会尽可能提供好的服务,但我们不能代替家人啊,所以有些老人想到家人就会哭,他们一哭,小殷就会陪着他们哭。那种共情能力,我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