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死扶伤
作者:青山铁杉      更新:2023-03-06 06:01      字数:2949
  拥有链霉素生产权的默克集团创建于一六六八年,拥有三百五十年历史,总部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市,该集团主要致力于创新型制药。
  起源是德国的制药公司,由于在美国出口业务的成功开展,默克公司在纽约成立了一个分公司。一八九一年,默克美国分公司正式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默克的美国分公司,被美国所没收。已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如今这两家公司虽同名,但并无其它关联。
  要不说,作为一个后辈,美国也是有大英帝国学习的地方。趁着世界大战没收德国公司的举动就是如此。
  艾伦威尔逊记得,因为专利问题,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了克虏伯集团的专利,在伤亡惨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还在战后付给克虏伯公司专利费,然后呢?第二次世界大战又被打了一次。
  对于美国的默克集团,艾伦威尔逊唯一记得的就是在中国推广了乙肝疫苗。
  从这个角度上这个默克集团自然是有贡献的,不过这个前提是,中国其实有乙肝疫苗的技术,在有乙肝疫苗的研究技术前提下,默克集团进入中国之后推广了乙肝疫苗。
  早在七十年代,陶其敏就研制出来了乙肝疫苗,只是推广力度和速度都不够,没有广告,就更没有知名度了。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非常成熟的国家,善于运用商业推广,善于做广告。
  按照国际惯例,乙肝疫苗必须在给大猩猩接种确认有效之后,才能在人体上接种。可是七十年代,当时的实验条件简陋,买不起大猩猩。研究团队就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承担风险研究疫苗。
  在本身有替代技术的前提下,制药公司并不是为了钱能坐视所有人去死的存在。这从乙肝疫苗的例子上就能看出来。
  在默克集团进入中国之后,推广乙肝疫苗就是建立在这个前提下。也不能说没有贡献,以大量的资金推广疫苗推广是有贡献的,只不过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尚罢了。
  来的目的,自然是被大大节约成本的药物试验所吸引来的。现在都打了两次世界大战了,像是美国刚刚登上世界霸主的舞台,总不能自己一屁股屎,天天比比叨我笑那英国无谋、苏联少智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也开始注意之前不太注意的国家形象问题。大规模的药物试验也有了一系列的监管,但随之而来的也是风险的攀升,这对制药公司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但不是有艾伦威尔逊,这个随时准备为世界做贡献的公务员在么?量印度之物力,结药企之欢心,急人之所急,为默克公司解决这个问题。
  反正英属印度的人活的混混沌沌,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活着,低人权的显著优势,非常适合在药物试验上,为全世界做贡献。
  二十一世纪的印度,作为一个还保存多种世界各地已经被消灭的疾病多样性的国度,自然是有独到之处的,其中全世界一半肺结核死亡的数字,足以证明印度是有声有色的大国。
  后世印度境内存在很多其他国家早已经被消灭的传染病,还给其他国家造成过麻烦。比如五十年代苏联爆发的天花。
  苏联艺术家阿列克谢·科科雷金从印度回来并降落在莫斯科,期间他有中度感冒的症状,但由于是寒冬腊月,所以这种症状对很多人来说似乎很正常。
  然而,在同一天的晚上,科科雷金的体温猛增,出现剧烈咳嗽和全身疼痛的症状。
  第二天,他去看医生,被诊断出患有流感。不过医生开出的处方药没有帮助,科科雷金全身还出现了皮疹现状,但被诊断为过敏。
  不过一位年轻的医生在得知患者曾经去过印度后谨慎提出这样的症状可能是由天花引起的,但是,她的建议并没有得到采纳。
  与其他流感患者在同一房间呆了几天后,月底,阿列克谢·科科雷金死了,而期间,医生没有发现他死亡的真正原因。
  但是,在科科雷金死后不久,医院的其他几名患者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发烧,咳嗽和皮疹。医院这才急忙的邀请专家,而最后结论令人震惊:莫斯科爆发了天花。
  事实调查,在印度期间,阿列克谢·科科雷金参加了一位刚刚去世朋友的火葬,他甚至还抚摸了死者的遗体。在那里,这位“零号患者”是患上这种致命的疾病。
  半个月后,有关天花疫情的消息被报告给苏联领导人,莫斯科立即动员医院、诊所、警察以及大名鼎鼎的克格勃在内的所有资源在莫斯科二十四小时寻找潜在危险的载体。
  与科科雷金会面并与之交谈的所有人,与他联系的人以及收到他从印度带回礼物的人,甚至与科科雷金女儿瓦莱里亚一起坐在教室里上课的一百五十名大学生都被送往医院。
  期间共有九千多人被迫隔离,而根据一项特别法令,“零号患者”看病的医院被封锁,大量用于战争情况的紧急状态储备已被允许使用。
  在抗击天花流行病时,从医务人员到医学生,整个卫生部门都已动员起来。他们是从早到晚都在努力寻找任何可疑病原体和对整个城市进行消毒。
  而预防天花扩散的决定性措施是对莫斯科地区的所有居民进行疫苗接种,为此苏联要求所有莫斯科人甚至是快死了的都必须接种,在随后的一周内,有超过九百五十万人接受疫苗接种,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行动。
  所以说大规模传染病,实际上对苏联体制的国家是没用的,如果东欧的苏联体制国家还在,在厉害的传染病,充其量也只能蔓延半个世界,另外半个不同的世界会活的好好地。实现赫鲁晓夫所说的,“我们终究会埋葬你们……”
  如此优良的病毒培养皿,是最佳的各种药物试验场地,对此艾伦威尔逊有着充分的信心。
  找个了一个地方,艾伦威尔逊便和默克集团的市场经理罗纳德科曼见面,脸上带着你们开来了的表情,对默克集团的英属印度之行表达了欢迎。
  整个见面的过程当中,他都对对全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制药公司,表达了万分的敬仰之情,这可是占据二十一世纪美国全国生产总值近五分之一的行业。
  什么世界第一的军费,不过是洒洒水而已,真要实业救国还的医疗产业。
  这种行业值得艾伦威尔逊敬仰,他不敢说每个人都怕死,但怕死的绝对是少数。一个行业如果能够发死人财,这个行业绝对有发展的,毫无疑问,默克集团正是这样的公司。
  甚至他觉得,应该让帕梅拉蒙巴顿考虑考虑,去德国看看能不能抄底一下医疗公司的人才,这么大的产业不努力一下就可惜了,绝对比什么客机有发展。
  双方落座,艾伦威尔逊听了罗纳德来英属印度的目的,马上表示这里的环境非常适合,“尊敬到了罗纳德先生,可以说走遍全世界,都没有比这里更加适合医疗公司出成果的地方了,我以人格做担保,所说的全部都是真的。”
  “哦?”罗纳德不置可否,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他来到英属印度的目的。
  药物试验阶段,对美国本土的制药公司来说,已经是一个投入过大的阶段了。而且经过罗斯福新政之后,某些多年前可以做的事情,现在做也没有这么方便了。
  如果出现了重大医疗事故,哪怕是默克集团这样的制药公司,也不是轻易全身而退的。
  更何况制药公司某种意义上也是给活人信心的公司,如果出现一个重大医疗事故?这对公司的形象打击是巨大的。
  艾伦威尔逊正好也说到这,“药物试验往往需要大批的志愿者,要是出了一点什么事情的话,那可是重大医疗事故。不提巨额的赔偿金,对于一家制药公司来说,一旦形象遭到了打击被记住,那可不是钱的问题。”
  “英属印度就没这个问题了,默克集团是来英属印度救死扶伤的,如果你们不来的话,这些印度人也会死于其他的疫病,你们是过来拯救印度的。就算是出现了极其微小的事件,这里的事情也传不会本土,没有美国人会知道。”
  艾伦威尔逊的话可谓是说到乐默克集团代表的心坎里了,这就是他们愿意亲自来一趟的目的,虽然这番话说的十分对胃口,罗纳德还是故作矜持的道,“主要是救死扶伤。”
  “对对,主要是救死扶伤,次大陆的人民迫切的需要你们救死扶伤。”艾伦威尔逊马上顺着对方的话,强调救死扶伤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