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 随心帖
作者:会狼叫的猪      更新:2021-07-07 16:31      字数:3001
  诗词赋曲还没写,就要先饮上三杯。
  当场作赋,这可不是谁都会的技能,确实得看一个人的功底的。其实,何止是文学功底啊,还得有一定的天赋。写《藤王阁序》的王勃,死的时候不过27岁,活着的时候就是一个天赋卓绝的人。
  在众人的闹哄哄中,大家陆续干了三小杯子的酒。
  杨过手里端着丁点儿大的酒杯,叹道:“什么时候,喝酒都用这么小的酒杯了?不是说要效仿先贤的吗?那就应该执坛痛饮。我们就弄二两杯子,先来个三杯如何?”
  当时,就有人翻白眼道:“杨过,古时候那酒才多少度?现在的白酒可都有四五十度。真要是三杯下肚,谁还作得了赋?”
  杨过摇头:“写赋之人,几人不是狂客?李先生,如果用这么丁点儿大的杯子,我可是没兴致的。”
  被杨过这么一激,顿时有人吆喝:“年纪大的,自然不能那么牛饮。罢了,这里还有一些青壮年,陪你喝上一轮,又当如何?”
  渺渺拽了拽杨过的衣服:“你悠着点儿,要不然回家要跪搓衣板的。”
  杨过眨巴了下眼睛道:“没事儿,我不醉。”
  渺渺无语:你醉不醉,是你说了算的么?
  当即,十来个人换了大酒杯,相继碰杯,一起豪饮了一轮。杨过看见一群人跟便秘了似的,顿时咧嘴笑了。
  小样儿,我整的就是你们。
  另一头,酒店安排的倒也周到,竟安排人架上了古筝,直接就有了清雅的伴奏。
  杨过依稀听得有人喊道:“笔墨伺候……”
  杨过心说:这人还真把自己当大爷了,还笔墨伺候说的……
  却见李泽一张脸涨得通红。这是喝酒上脸的,还有几个人也是面色绯红。
  倒是杨过,悻悻然的样子,若无其事。
  有个中年人就问渺渺道:“瞧,你哥一点事儿都没有。”
  渺渺:“他喝酒不上脸……他上头……”
  这不,上头的可能还不止杨过一个。一杯二两酒下肚,有人憋不住道:“不如我来先赋诗一首,算作是投石问路。”
  有人叫好。
  这人歪着头,想了想:“写什么呢?”
  有人怪笑:“你写的文章以情爱为绝,就写男女之情罢……”
  这人道:“那就写我书中的情节,才子佳人涓涓的情谊。”
  却见这人抓起毛笔,在一张铺好的宣纸上挥毫落笔,似乎这首诗是有感而发,一蹴而就。
  事实上,这首诗确实是一挥而就的,但是不是有感而发就不知道了。
  只见他写下标题:“蹭作协酒菜兼忆那人”。
  杨过一看这标题,顿时眼角就抖了抖:你特喵喝多了吧?这标题也太随意了吧你?还蹭酒菜,还兼,还忆那人……
  不仅仅是杨过如此想。
  本来,还有很多人等着他挥毫大作。结果,一看这个标题,顿时看天的看天,望地的望地,心里盘算着:这家伙是不是真的喝多了?
  一落笔。
  回望高楼欲不回,野花带笑对人开。
  若非才子惜佳人,何事一杯连一杯。
  写完这两句,这人还不得劲,又给自己倒了一小杯的酒,然后大笑道:“惭愧,惭愧,一杯连一杯,方可有此情境……”
  “好!”
  “不错。”
  “有意境。”
  杨过顿时觉得,原来这就是作协啊!这两句倒是也不差。但要说好,他倒也不敢恭维了。
  却见这人再次落笔。
  忆得此情最惆怅,人生半世久徘徊。
  请君挥毫描春色,弃笔一叹凋绿苔。
  只见“唰”的一下,一个全是波浪的落款出来了。
  渺渺拉了拉杨过:“啥名字?”
  杨过看了半天:“你哥我倒是会写狂草,但是草就不太会写了。”
  “好……台兄这首忆那人,果然非凡。”
  有人鼓掌道:“如果连这等诗词都只能投石问路,那接下来的长赋,又当如何?”
  却见李泽端起酒杯:“郭台兄这笔力果然非凡!就为这首诗,当干一杯。”
  杨过很郁闷,他不想喝这酒。这首诗的格调不高,不过是想表达一种看透又看不透的婉转而已。
  只是杨过看到的更多的是显摆,这家伙你把自己的感情戏拿出来这样诙谐对待,真的好吗?
  李泽笑着和杨过碰杯:“杨过你可有小诗仙之称,不知道可有点评?”
  郭台也笑道:“杨过,我写的诗词和你的自然比不得。不过,如果你能指点一二,倒也不负这次投石问路。”
  杨过瞅了瞅他,淡淡道:“可以,但是我不会这么写?”
  郭台:“哦?那你会怎么写?”
  杨过:“感情之事,何必拿出来调侃?情景不和,用这样一首诗投石问路,郭先生不觉得浪费吗?”
  杨过其实还想说一句:“无病呻吟,有这感悟,你早干嘛去了啊?”
  ……
  郭台也隐隐觉得有些不符。但怎么就叫情景不合呢?丫的,还真把自己当诗仙了啊?
  有人似乎看出了不好的苗头,顿时岔开这个话题:“嚯!这酒也喝了。杨过,你是不是也来写一首?”
  杨过:“写诗?”
  “额……”
  这人真想抽自己一嘴巴子。本来,他想说写一首赋的。结果,他存了点心思,也没说出来。
  说实在话,倒也有人想亲眼瞧瞧杨过写诗。毕竟,这事儿大家都没有面对面地感受过。电视上和现场,那肯是有区别的。现场作诗,要想写得好,在作家中,也是传奇的一种存在。
  杨过笑道:“倒是不太想写。”
  有人道:“随意写写都成。诗仙称号,随手而写,也定是不凡啊。”
  杨过耸肩道:“那我就真的随意写了?”
  杨过拿起笔,真的就很随意,手指黏着笔杆,一只手还在挠头。
  唰唰唰……
  江南好,最好是红衣。
  只求伊人畔,余生共逍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枝东凋敝,相思不如不相思。
  三句写完,留下一群人目瞪口呆。
  有人还没搞清楚,纳闷道:“嗳……不是,这是诗?”
  有人纳闷:“为啥只有三句?”
  有人皱着眉头:“这不算诗吧,第三句咋那么长?”
  一群人七嘴八舌,三句的诗没见过。
  杨过摇了摇头:连这种形式都没见过,玩呢吧?
  李泽:“杨过,这是诗?”
  杨过:“这不是诗么?”
  郭台:“这句式,对偶、押韵……都不对啊!”
  杨过:“诗乃心声,挥毫而就,讲究那么多理法束缚,能写出多少好诗?”
  有几个年老的一辈人走过来,看着这诗词,先是皱眉,然后品味了一番。
  “春来发枝东凋敝,相思不如不相思?”
  有一个老头道:“若是上两句配得工整,这又是一名篇啊!”
  年余凑过来一看,顿时喝道:“好字……”
  写字这个东西,得有风骨。书法一途,写到最后,特别讲究浑然天成。王羲之的一篇《兰亭序》,最出名的便是那字。字字不同,字字称绝。
  杨过写法并非颜柳之体,是真的自己随意挥毫的写法,没那么讲究。
  可即便不讲究,字形生意境,这幅字也当得一句好评。
  却见铁宁笑着说:“杨过,不若这幅字送给我好了?在场,或许也就女人对这等文字最有兴致。”
  杨过:“铁先生要,杨过当然得给。”
  铁宁:“有标题吗?”
  杨过:“随手一帖,要什么标题?”
  铁宁:“嗯!总得有个标题来的,就叫《随心帖》如何?”
  杨过:“随铁先生喜欢……”
  帖,古代写在布帛上的寥寥几字,主要不看内容,而看字。
  甚至有故事:有人吃了顿饭,忘了给写,随手写上一句“今日没带钱,下次一并还给你……”
  这也叫帖。
  形式多变,不追求内容,讲究恣意挥毫的那一瞬间。
  杨过还不知道,这幅《随心帖》,在日后竟会拍到一个连他自己都无法想象的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