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青青麦穗_114
作者:金垚      更新:2023-05-15 19:11      字数:3276
  “不能吧,马车今天早晨才走的。”西远娘虽然不信,还是抬头,顺着大燕指的方向看了一眼,越看越觉得像自己家的。
  “婶子,就是你家的马车,那不是小远在车上坐着嘛。”大燕眼睛尖,看出车上的人了,推了一下西远娘。
  西远娘心里想着去迎迎大儿子,可是腿动不了地方,从知道庄稼被祸害了,他和西明文怕老爷子气个好歹的,没敢表现的太上火,其实,心里非常不好受,一直硬憋着呢。
  “爷,爹,娘。”西远跳下了马车,来到地里。栓子和老赵二话不说,把马车拴在地头,下田跟着一起忙活。
  “远啊,你咋回来了?”西明文问儿子。旁边老爷子心疼庄稼,倔脾气上来了,看见大孙子,感觉更憋得慌,没吱声。
  “本来想让栓子哥陪我回家拿本书,赵叔看瞒不过去,就跟我说了实话。”西远边解释,边看地里的庄稼,可能一晚上毁三亩多地,也是个力气活,所以,只是把玉米秆上半部分用刀给削掉了,下半部分还直挺挺的立着。
  “远啊,”西远娘本来想跟儿子说没事,可是,眼泪却止不住往下掉。上午她和老二媳妇,可村里边骂了一通,不过也只能暂时出出气,于事无补,现在见儿子回来,撑不住哭了。
  “娘,你哭啥,没事儿,我看看咱们这些东西咋办,不能都扔了。”西远搂着他娘肩膀安慰。
  “娘没事儿,就是心里觉得憋屈,你快去看看你爷,你爷比谁都心疼。”西远娘发泄了一下,不忘让大儿子劝劝老爷子。
  “爷,还生气呢?”西远笑嘻嘻的跑到爷爷跟前,以前他一回家,爷爷都会嘘寒问暖,今天这么半天没吭声,看来真是气着了。
  “没,爷就是觉得这些玉米可惜了的。”老爷子一边忙活,一边回了大孙子一句,心里难受,嘴里还不承认。
  “爷,您别上火,您算算,三亩玉米能卖多少钱,您大孙子给您挣回来。”西远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让人觉得这件事他真能解决似的,好吧,尽管心里没数,可是为了家里人不着急上火,再弄出点别的事情来,他只能如此装模作样了。
  “净瞎说,玉米都没上成,卖给谁?谁能要?”爷爷白了西远一眼,还真当他好糊弄。
  “哎,爷,您可别不信,我要是给挣回来,您是不是把钱都给我啊?”西远跟爷爷开玩笑。
  “行,都给你。没影儿的钱,你要多少都给你。”老爷子知道大孙子是为了哄他开心,不过,跟他胡搅蛮缠了两句,心里真是顺坦了不少。
  “爷,你瞅着,看我咋把这些变成钱的。”西远嘴里说着,心里合计着,手里拿起被祸害的玉米看,他家庄稼伺候的精心,粪肥足,长得比别家好,虽然玉米没上成,但是煮熟了吃嫩玉米还可以,一看这样,西远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赵叔,栓子哥,你俩过来,挑能吃的玉米装车。”西远招呼他俩,大家都跟着帮忙,车装好了,西远让老赵和栓子趁天还早,赶回彦绥城。
  一车玉米拉到铺子里,让张财拿大锅煮了,卖甜玉米。
  另外一车,西远让老赵直接拉到聚德楼,就说是西家送的,不要钱。
  西远写了两个用玉米做的菜谱,一个松仁玉米,一个玉米排骨炖豆角,让老赵直接给聚德楼李掌柜,他们这里松树比较多,松籽仁好买,估计聚德楼做这两个菜不难,这也算间接还李掌柜上次帮忙的情分。
  不过,免费给聚德楼一车玉米,西远是偷着跟老赵讲的,当着家里人的面,说的是卖给聚德楼,反正连蒙带糊弄,只要家里人不上火就行。
  “远啊,真能卖出去啊?”看着玉米运走了两车,连爷爷的眉头都舒展开了,可算没全扔了。
  “能,咋不能,这些在咱村里不是啥稀罕物,在城里,想吃都没地买去。”西远安慰爷爷,老人家这下更放心了。
  玉米还好说,只要不把外层的皮剥开,放个六天七天没关系,关键是玉米秸秆,怎么办呢?西远想到现代农村常常弄的青储饲料,好吧,试一下吧,死马当活马医。
  大家贪黑把玉米和玉米秆拉回家,堆在院子里,已经到了掌灯时分,帮忙的媳妇都回去了,没一会,程义和王顺他们来了。
  程义早晨知道西家的事情后,就没让西明文西明武夯围墙,谁家摊上这事都闹心,哪还有心做别的?
  男人们白天抽不出空,晚上过来看看,见西家几个人正在用铡刀铡玉米秆,都好奇干啥,不过,他们也没光看着,可村里借了几把铡刀,跟着忙活。
  人多,干活快,西家院子里点了几盏灯笼,照的亮亮堂堂,一直忙活到后半夜,所有被削下来的玉米秆铡碎,然后照着西远告诉的方法,下到地窖里,上面盖上不透气的油纸。油纸是家里准备秋天糊窗户用的,自己家的不够,王顺伯伯回去把他们家的拿来了。
  油纸上边又盖了草帘子,然后厚厚铺上一层土,这样就做好了密封。
  等全部忙完,东方天际已经蒙蒙亮。西远娘蒸了一锅馒头,熬了一锅玉米甜粥,家里现在不缺嫩玉米,能消化点儿是点儿。
  几个男人吃完,抓紧时间,回家休息一会儿,白天他们还要干活。
  西家人绷了一天一夜的弦也松下来了,西远劝他们回屋子里睡一觉,剩下的玉米和地里还立着的秸秆再慢慢收拾。
  爷爷和父亲他们睡一个多时辰就起来了,西远熬了一宿,本来没睡够,看家里人那么着急,迷迷糊糊的起来,跟着一起忙活。
  西远让他娘和二婶,用家里的大锅把玉米煮好,煮好的玉米一部分搓成粒,一部分没时间搓粒,直接切段,做成玉米罐头。
  玉米罐头西远以前吃过没做过,不过,参考以前做水果罐头的经验,西远大致把程序分为加盐煮熟、装罐、消毒、密封。反正也不要求保质期多长,只要两三个月就好,西远估计能行。
  栓子和老赵一早赶车又回来了,主家碰到这样的事情,他们跟着焦心,只不过一晚上的功夫,两个人觉得西家的气氛不像昨天那么沉闷了,再看看锅里正在煮的玉米,和封好的饲料,不得不佩服他们有个神奇的小东家。
  “远啊,咱们昨天弄的那饲料,牲口冬天能吃?”爷爷不放心,一边剥玉米皮往下撸玉米须,一边问西远。
  “能,爷,我在书上看见这么做的,早就想试试了,怕您和我爹心疼庄稼没敢。”西远安慰爷爷。
  “不过,爷,要是万一没弄好,您可别上火啊,我就是试试。”西远又加了一句,他心里也没底。
  “爷知道,不然这些东西不也得白扔,要是不能用,咱就当扔了。”爷爷倒是不像昨天那么上火了。
  在家里忙了一天,临近傍晚的时候,西远让栓子和老赵,把剩下的两车玉米拉走,一起运回彦绥城,家里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
  西远嬉皮笑脸的哄爷爷跟他一起去城里,这件事,虽然损失找了回来,家里人还是感觉窝火,让爷爷成天瞧着满地的玉米茬,心里一定不舒服。
  这样的事情明摆着欺负人,不让你日子过顺心。
  他们西家算是莲花村里的老户,西家人也是老实人,日子虽然过得好了,却不曾张扬显摆,村里有啥事能帮就帮,最终换来这么个结果,谁心里都憋气,并且觉得丢面子。就连二愣子李涛,知道事情后,都跑到西家来安慰安慰,气得直骂祸害人的人不得好报。
  不过,大家心里不是一点数没有,一个可能,就是有人看西家日子过得红火,眼气,借庄稼出气,村里二流子,长嘴婆娘,就那几个。另一个可能,就是跟自家有过过节的,有两家,卫老二,以及东院从家。
  西远还思忖了一下,有没有可能是三叔三婶,不过又觉得不可能,现在白天长,黑夜短,一晚上三亩田,一个人根本祸害不了这么多,一定两个或者三个才会这样,所以,三叔可以刨除,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卫老二和从家了。
  而且,程义曾偷偷跟二叔说,昨天夯土墙,卫老二去晚了。白天干活的时候,东院从家老大看样子很累,和他一起干活的还跟他开玩笑,问他早晨是不是没吃饱饭。程义说话不跑空,他这么提醒,估计心里也怀疑是这两个人干的,而且,从前两年开始,两家似乎走的就比较近,西远越琢磨这两个人的可能越大。
  莲花村里,卫老二媳妇正在灶房忙活,卫老二早晨走的时候,嘱咐媳妇,晚上炒两个菜,他回来要喝点小酒,至于为啥要喝酒,两口子心知肚明。
  卫老二很高兴,这么多年了,因为卫成的事情,他心里一直憋着气,要不是从老大出主意,他还真不知道用啥法儿,现在,终于出了一口恶气。
  不过,他当时长了个心眼,去的时候,死活拽着从老大一起,万一被发现了,好有个人一起担过不是。
  因为怕别人怀疑,这两天他们俩都没敢搭话,心里高兴,脸上还得装作若无其事,憋够呛,只能晚上在家偷着乐。
  但是,他们也就乐呵了一两天,媳妇菜还没出锅呢,卫老二拉个脸进了屋。